工業觀察

我們在多年工業領域工作經驗中,不斷的積累和沉淀,對工業領域的市場都有著客觀、嚴謹的研究,我們將依照研究數據,為客戶分享德佳咨詢對工業領域的獨到見解。


首頁 > 工業觀察

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回顧及2023年年度預測

MIR DATABANK發布

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在經歷了疫情、俄烏戰爭、能源緊缺等影響之后到底發展如何?而在疫情影響逐漸淡出之際,2023年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又將以怎樣的姿態發展?MIR 睿工業將在本文中為您做出總結及預測。



01

2022年市場回顧



根據MIR DATABANK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突破28萬臺,同比增長10%,表現略低于MIR 睿工業年初的預期。


上半年受疫情與俄烏戰爭等多方因素影響供給端面臨較大挑戰,下半年供應鏈壓力緩解,行業增速回暖。


2016-2022年工業機器人分季度市場規模(出貨量/臺)

480f8e33d319a7d40516df94fe6c207d.png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總出貨量計數包括:≤20kg 6-axis 、 >20kg 6-axis、SCARA、Cobots、Delta


2022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市場下游需求依然強勁,多數機器人廠商在手訂單充足。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增速觸底,上游供應端縮緊,海外出口業務也有持續減弱的趨勢。三季度區域性封鎖緩解,之前積壓的訂單得到釋放,加之新能源相關產業增長勢頭猛烈拉動市場,市場開始回暖。四季度繼續保持增長,不過訂單增速有所收窄,下游需求景氣度下滑。


行業市場主要受新能源車、鋰電、光伏、醫療等新興行業需求拉動;3C電子需求較大幅度萎縮;一般工業開始復蘇但不及預期。


2022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出貨情況

6d3a8289da558507c53fd32c07e8d4cf.png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向好態勢依舊不減,市場產銷兩旺,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車企加速擴產,同時大力拉動了鋰電的市場需求。同時除動力電池以外,光伏、半導體、物流運輸等新興行業也維持著高速增長。據MIR 睿工業統計,新能源汽車和新興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占據了工業機器人整體市場出貨量的40%以上。

3C電子行業在2022年表現低迷,手機庫存處于高位難以消耗廠商只得頻頻砍單,疫情驅動的筆記本及平板電腦需求不再,AirPods等新品創新不足無法刺激消費,“VR/AR”產品尚未落地,以上種種因素致使3C電子市場呈現疲態。金屬加工等行業受宏觀經濟低迷及大宗商品漲價、出口受阻等沖擊,下游市場復蘇亦不及預期。


Cobots及>20kg 6-axis保持高速增長,≤20kg 6-axis、SCARA及Delta表現不及預期。


2022工業機器人各機型出貨情況

b8dbd5c5d5e09c5c301eed07e8863e82.png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2022年Cobots在汽車零部件及汽車電子、醫療、半導體等工業市場應用廣泛,帶動整體Cobots市場有了不小的增長。近幾年Cobots的國產化率也始終在提升,頭部廠商陸續進入上市倒計時,據公開報道節卡已在12月啟動上市輔導。此外,越來越多廠商選擇邁出國門,將部分市場延伸至海外,節卡、遨博、越疆、艾利特、大族、珞石等均已設立了海外事業部/分公司以更好開拓海外市場。

3C電子需求大幅萎縮影響,SCARA2022年出貨基本與2021年持平,僅增長1%,雖然鋰電、光伏、醫療需求仍然旺盛但不足以全面支撐市場。不過亦得益于鋰電和光伏市場,大負載及高速SCARA產品需求開始凸顯,SCARA廠商陸續推出大負載SCARA機型。

因消費疲軟,食品飲料及日化等領域受到較大波及,Delta市場出現負增長,雖也在加速滲透光伏、鋰電等新興市場,但當前體量仍有限,更多的Delta廠商選擇跨界入局SCARA市場,國產Delta龍頭阿童木機器人便在2022年10月發布了高速SCARA新品。

重負載機型越來越受市場青睞,隨之重負載產品得到加速拓展,>20kg 6-axis因在汽車、電池等領域的應用增多,2022年市場份額提升至35%。反觀≤20kg 6-axis,電子行業疲軟、大宗商品漲價出口萎縮,≤20kg 6-axis需求逐漸減弱。


國產替代加速,內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內外資廠商占比情況

b8c0bed19626461dd6230eee1710be02.png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內資廠商依托供應鏈優勢及靈活的價格策略,在鋰電、光伏、汽車零部件等領域持續滲透,龍頭企業與外資廠商有了更多交鋒的機會,2022年市場份額得以進一步擴大。而外資份額占比縮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應端資源調整周期長,未能與市場需求增速匹配,二季度時受沖擊較大,下半年整體貨期才有所好轉,生產和交付逐步恢復。

另外,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曾迎來一波“漲價潮”,ABB、庫卡、安川等外資廠商,埃斯頓、埃夫特、配天機器人、珞石機器人、阿童木機器人等國產廠商相繼漲價。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高昂和供應鏈緊張,物流費用居高不下,推高了生產成本,廠商平衡自身利潤之下采取的應對措施??偨Y發現外資工業機器人品牌的漲價幅度大多在10%左右,而國產機器人品牌的漲價幅度大多是2%-8%,相較于外資廠商,內資廠商的漲價幅度略低,這也成為內資廠商競爭的一個優勢。



02

2023年市場預測



2022年市場增速雖有所減緩,但市場的整體復蘇態勢明顯。雖然近幾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了短期波動,現在工業機器人仍是處于“成長性”階段的自動化產品,但市場中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曾改變,未來幾年仍將保持2位數增長,根據MIR DATABANK數據,我們預測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同比增長率將會升至12%左右。另外,不同機型、行業、供應商的表現將呈現出結構性的差異化。


2018-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規模及預測

fd95f7e051234ba6d8f782a6698e6153.png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機型

受限于3C行業的恢復程度,SCARA及≤20kg 6-axis的高速增長期在一段時間內暫時不會再出現,反之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行業的景氣度高企,>20kg 6-axis及Cobots將步入新的增長階段。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重負載工業機器人份額首次提升,未來幾年該領域市場將進一步擴張,中大負載(≥20kg)領域國產入局者持續增加,國產大負載機型已開始得到批量應用。


行業

在有限增長的下游行業中,新能源無疑還是最確定的行業,相關細分領域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不過2023年下游行業的需求分化也將越發明顯,新能源汽車及新興行業的需求依舊旺盛,其中除動力電池外,儲能電池或將成為鋰電賽道高景氣延續的又一強有力支撐。傳統行業在整體市場回暖下將有所恢復,但仍有增長壓力。


供應商

2023年以埃斯頓、匯川、埃夫特為代表的頭部國產廠商規模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協作機器人細分市場領跑廠商日益顯現,節卡、遨博、越疆有望邁進科創板行列,國產廠商份額進一步擴大。

外資品牌從供應鏈、研發到生產的本土化進程進一步加深,機器人產業鏈矛盾由供給側開始轉向需求側,機器人價格將出現下降趨勢,國產的價格策略逐漸失效,內卷加劇。

工業機器人領域形成“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2023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破萬俱樂部有望再增員,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91久久精品导航_久99国产免费动漫_欧美日韩一本到手机视频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