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多年工業領域工作經驗中,不斷的積累和沉淀,對工業領域的市場都有著客觀、嚴謹的研究,我們將依照研究數據,為客戶分享德佳咨詢對工業領域的獨到見解。
MIR DATABANK發布
01
融資與無人叉車的意外之喜
2022年,對于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來說無疑是“轉折”之年。 傳統行業發展不及預期,半導體等新興行業市場技術突破壓力較大;疫情影響導致國內新建工廠、產線升級等項目工程進度減緩,移動機器人廠家產品無法按正常預期進行出貨;中國出口增速放緩,對移動機器人的導入量同比出現下滑。 在資本流入方面,2022年中國工業移動機器人領域共發生28起融資事件,同比2021年減少1起融資事件,總計金額超過36億元人民幣,同比2021年減少約4億元人民幣,其中億元級別融資大概占比為46%,同比2021年上漲8%。這充分說明:移動機器人領域由于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增高,因而整體融資熱度相對下降,企業融資的難度和門檻逐漸變高,大筆融資流向較為分散。 當然,也有資本非??春玫囊苿訖C器人細分賽道,例如無人叉車。在2022年,像塔斯克、木蟻機器人、海豚之星、勱微機器人、捷象靈越、未來機器人等設計叉車領域的機器人公司均獲得不同程度的融資:塔斯克22年三輪融資15億元、勱微機器人進行A2輪融資獲資超億元、木蟻機器人進行B+輪融資獲資近億元、捷象靈越進行Pre-A輪融資獲資近億元、海豚之星進行Pre-A輪融資獲資數千萬,以及未來機器人進行C+輪融資獲資5億元。 無人叉車之所以如此受到資本青睞,主要原因是在后疫情時代下,許多工廠亟需以無人叉車來代替人工作業,由于無人叉車能夠長時間代替人工進行作業,比人工操作更安全、節省成本、抗干擾強并適用于高危環境等進行作業,因此吸引了大量工廠的進購。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不僅如此,國家政策也在助力無人叉車的快速發展,無人叉車作為《“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機器人創新產品發展行動重點關注領域,相關生產企業受國家重點扶持激勵,市場活躍度非常高。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未來無人叉車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因為無人叉車與傳統AGV/AMR不同,傳統移動機器人需求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背景之下從事搬運的勞動力市場規??s減,企業更加需求無人化搬運并同時提升產能及效率,而反觀傳統叉車從業人員由于薪資待遇等原因,其勞動力市場相比搬運工人有更多的靈活性,這就導致絕大部分中小型傳統企業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對無人叉車替代人工的訴求較少。也正因如此,無人叉車領域的投資通常會流向頭部企業以尋求更高的確定性。
02 AGV與AMR
盡管2022年由于疫情影響,從全年看移動機器人市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但我們認為市場的停滯的同時也意味著市場在蓄力調整。 移動機器人的基本盤沒變,國內制造業的需求韌勁猶在,尤其在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另一方面,三年疫情防控逐漸放開,一些抑制許久的下游行業開始慢慢展現出復蘇的景象。2022年第四季度移動機器人銷量同比2021年實現了個位數增幅,其中,AGV出貨量同比增長5.5%,AMR增長6.4%。
2022年Q4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根據MIR 睿工業數據統計,2022年AGV主要下游行業物流倉儲、3PL(第三方物流)、汽車、等行業在2022年均受疫情不同程度影響,而傳統行業對AGV的需求量不足以支撐市場驅動,僅有汽車、新能源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對市場驅動較小,全年市場僅實現0.5%微增;2022年,AMR受疫情影響,全年市場規模下降3.6%,下游應用行業中,3C電子、物流等行業需求大幅下降,對AMR出貨影響很大,僅有汽車零部件和醫療兩個領域發揮穩定,分別貢獻了12%和8%的增長量。
2021-2022年中國地區AGV市場下游應用行業增長情況 2021-2022年中國地區AMR市場下游應用行業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在過去的一年中,汽車制造之所以在移動機器人下游應用行業中表現不俗,是因為受到了近年來的汽車智能化升級浪潮和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影響,從而使移動機器人在汽車行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汽車生產物流 AGV 系統 和汽車制造工藝 AGV 系統領域。 生產物流方面,移動機器人系統已經應用到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生產環節的物流配送。此外,移動機器人已經開始進入到一體式鑄造、汽車電池模組生產等場景,實現大小件收貨、小件分揀、大小件配送、排序件上線、標準件供給等應用,替代傳統拖車和人力搬運。 在汽車制造工藝方面,移動機器人應用到分裝線不主線,實現裝配的自動化。分裝線如儀表、后橋、前懸、車門、發動機等的裝配;主線如內飾線、完成線、底盤合 裝等的裝配,移動機器人可當作是可移動的裝配臺、加工臺使用,既能自由獨立地分開作業,又能準確有序地組合銜接,形成可動態調節、高度柔性的生產線。 并且,從目前國內汽車制造廠商的數據來看,大多數汽車企業都采用了國產的移動機器人作為廠內生產物流的一個流通硬件,國產化率較高。 另一個在移動機器人下游行業中表現較為亮眼的行業——新能源行業中,移動機器人的滲透率快速上升。細分來看,在光伏領域,移動機器人系統被廣泛應用于光伏拉晶、切片、電池片、組件等工藝環節,實現物料的自動配送、工序間轉運、線邊庫存管理、與機臺高精度對接等功能,替代人工解決超長超重、易碎等特殊物料的搬運難點,滿足生產車間環境潔凈度要求,降低EHS風險。全流程物流解決方案不工藝制程緊密協同,提高生產效率和工廠數字化管理水平。 在鋰電制造領域,移動機器人在鋰電池生產的涂布、輥切、模切、卷繞、電芯裝配及模組 PACK環節,體現出智能、高效、柔性等特點,能自動對接機臺設備,通過預調度、分區任務管理、大規模集群調度等算法,更好地保障現場生產效率,實現生產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有效提高廠內物流的自動化程度,大幅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從移動機器人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除快倉受資金影響導致企業生產出現問題外,AGV頭部廠商極智嘉、??禉C器人等廠商市場份額變化不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2022年AGV行業頭部市場格局逐漸成型,中小型企業占比逐漸提高,整體行業產業集中度略有降低。 AMR市場幾家歡喜幾家愁,頭部廠商迦智科技、斯坦德、仙工智能等廠商全年的市場份額變化并不大,但大家在這一年里的變化軌跡似乎像在坐過山車:從二季度飆入谷底,再到三四季度逐漸回彈。應該說,對于頭部企業,其自身的整體調整能力還是十分強大的,能夠在十分不利的市場環境中迅速改變策略,整合資源重新投入到生產中去。比較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AMR市場,由于國產設備商價格不斷下探,以MiR和歐姆龍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受沖擊較為嚴重,份額逐步降低,這也是AMR市場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03 2023年如何?
在經歷了一個艱難的2022年之后,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將會進入一個新階段,相比于前些年移動機器人市場整體的較高增長勢頭,2023年我們預計中國移動機器人增速會有一定程度的回穩,達到10%左右的增長,經過調整之后的2024年-2025年移動機器人市場增長勢頭會逐漸上升,預計在2030年可達到20%的年增長率。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細分來看,由于AGV市場容量較大,市場成熟度較高,行業突破點較少,廠商數量且競爭激烈,進入難度和風險較高,因此,未來幾年其增速會相對平緩;AMR則由于不斷突破技術瓶頸,適合較多應用場景,因而未來會保持較快的增速。 從下游應用行業來看,2023 年 3C 行業恢復有限,汽車、新能源行業將會是移動機器人需求的主要拉動力,尤其是新能源行業在未來 3 年將延續高增長態勢,擴產潮的延續將對 AGV/AMR 產生較大的需求拉力,預計 2023 年新能源行業(鋰電、光伏等)對移動機器人的需求占比有望持續增加。 從技術/工藝要求上,未來移動機器人下游需求越來越綜合化,單一產品“吃遍天”已不再是市場喜愛的提法,拓展產品線以應對更加復雜的下游應用場景成為眾多移動機器人企業的主動選擇,各細分產品線的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導致強者恒強的局面出現。 從場上競爭格局來看,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兩超多強”競爭格局逐漸形成,2023 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年營收破 15 億元的廠商或將達到 2 家,年營收破 5 億元的廠商數量將有望達到 5 家,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結語-面向更成熟的市場企業如何自處
經過數年的發展,移動機器人廠商向市場講故事的環節已經結束,故事變得沒那么好講了,想要獲得融資也變得不那么容易了,曾經設想的無所不能逐漸變成“精耕細作”。當下資本更關注的或許是一家移動機器人廠商如何應對下游行業更加復雜的場景,并基于軟硬件層面的技術給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最終達到盈利的目的。 在過去的2022年里,有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人員大規模變動;也有公司簽訂大規模訂單,業務量增長明顯。巨頭們可以無視行業周期,任市場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但后面的廠商卻只能獨自面對風險,如履薄冰。這意味著整個產業鏈開始呈現明顯的分化。 對移動機器人來說2022年是最壞的一年,但或許也是最好的一年,市場環境的激變將會把移動機器人這個前景廣闊的行業引入到更加成熟的運行模式中去。在更成熟的模式中,各家廠商也許都會攻下自己的“山頭”,但核心點在于如何敏銳感知到行業的新機會,然后基于新機會領域中不同的場景應用要求,再結合自己的技術優勢形成獨特的產品矩陣,這樣才能構筑自己的產品技術研發閉環,從而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